【轉載】外資掌控你的電視後,是福?是禍?

Posted by roccoon on 11 月 3, 2006 in 網路分享 |

「開會時,有美國旗,澳洲旗,有韓國旗,只剩下兩面台灣旗,」台基網董事長簡森垣說,「我跟蔡明忠講,誰最後離開的,要記得把國旗帶走。」


短短半年間,台灣五家主要有線電視系統,有三家(東森、中嘉,加上早就已是外資的台灣寬頻)大股東已經轉手,都為外資擁有,台灣只剩下富邦集團旗下的富洋媒體,和以中部為基地的台灣基礎國際網路集團,是本國資本擁有。「我還在這裡,沒有被賣掉,」簡森垣最近逢人就說。

外資掌控你的電視後,對你是福,是禍?他們能提升電視產業水準,或是只要賺錢就走人?四百六十五萬電視收視戶不得不關心。而外資入主台灣電視,更具備雙重意義,一是台灣媒體主導權,另一是此次入主的外資,為私募基金,他們在台灣將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,對台灣未來經濟興榮有決定性影響。

從過去卡萊爾私募基金掌控的台灣寬頻(大部份客戶在台中和桃園)來看,七年來,台灣寬頻收購很多大系統台,予以整合,集中管理,加強客戶服務,投資雙向設備。

由於營收增加,成本降低,因此台灣寬頻獲利大幅上升,毛利達四五%。私募基金通常在五、六年內會賣給下一家私募基金或銀行,如新近接手的澳洲麥格里銀行。

「他們對財務槓桿運用,遠比對發展產業有興趣,」交大教授毛治國說。

文化主體權操在外國人手中

外資入主,雖然短期間不會對頻道(電視台)有太大改變,但是這種轉換使文化主體權操在外國人手上,「你總是覺得不安,」政大新聞系教授翁秀琪說。

有線電視正面臨轉折點。新成立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(NCC)正全力推動數位化,想要藉明年的換執照,成為推動各家成為數位化先鋒的條件。

股權轉變,這項政策將加速進行,或停滯不前?此外四百六十五萬收視戶又可能有什麼得失?都值得關切。

翁秀琪做過研究,很多國家對外資入主電視都有嚴格規定,其中最嚴格的是韓國。有線電視傳輸平台業者不得接受外國人或外資之投資或捐助,營運平台業者之外資不得超過總額的四九%,四九%的規定,是希望傳播產業經營權仍然操在國人手中。

而收購有線電視的外資又不是普通外資,而是近年來到處尋找獵物的私募基金,他們利用大量貸款,買下標的,增加營收,降低成本,五、六年內就賣給另一家基金。「我們不是懷疑外資,」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說,「這些外資的屬性如何,國人應該有更多的認識。」

前一天才剛完成與韓國安博凱簽約的中嘉網路執行長張安平,穿著白襯衫,神色自若地接受《天下雜誌》訪問時表示,這只是第一階段,中嘉經營團隊不會變,仍然會秉持服務顧客理念,往全面電視數位化邁進。「這是私人企業股東轉讓行為,大家不應用有色眼鏡來看,」他說,「台灣沒有資格談外資、內資。」

沒有願景,只想獲利

但是這批外資進來台灣的多半為私募基金。這批達五兆美元(相當於台灣十四年的國民生產毛額)的資金在全球流竄,找好標的,重整,做某些投資,過程中不斷找下一個買主,「像進入加護病房,救活一個人後,再想法賣出,」交大教授毛治國說,「他們對產業沒有願景,也無心提升。」

針對轉手事宜,「只不過由本國財團,交給了國外財團,」一位關心電訊業發展的人士說。

私募基金收購有線電視,在台灣產業,只是個起點。他們造訪財政部長何志欽,對台灣基礎建設橋樑、高速公路、機場都有興趣,因為台灣預算赤字高漲,加上隱藏性債務高達十四兆,將近台灣一年的國民生產毛額。

連台灣傲視全球的半導體都是他們覬覦的標的,一位投資銀行家說,例如聯華半導體股價低迷,但是競爭力強,公司體質好,又不斷有現金流量,是最好的投資標的,但是「他們沒有願景,也沒有心經營產業,只想獲利了結,」一位關心台灣產業的人指出,「他們不會對產業有多大貢獻。」

私募基金更以高財務槓桿獲利,例如買有線電視雖然售價四百億,他們往往準備四十億左右本金即可,未來出售,漲幅一倍,成為八百億,本金只有四十億,等於獲利十倍。

不到十人,決定你我收視

私募基金來投資,做得合理合法。例如有線電視,外資上限可達資本額的六○%,但是六○%就足以掌控經營權。未來決定你我收視內容的關鍵人,將是美國人、澳洲人和韓國人了。「傳播業,雖然是產業,但是各國文化的一環,」翁秀琪說,「很多國家都會立法,積極加以保護。」

而目前我國有線電視,處於寡頭壟斷,五大電視系統主持人,加上媒體代理商,如年代網際董事長練台生主導的嘉訊,代理境外頻道的永鑫等,「不到十人,決定有線電視生態,」一位傳播界人士表示。

現在這十人中,其中外資人士都與卡萊爾有關,也都彼此相交甚深。

台灣寬頻執行長戴大偉是卡萊爾所聘請之最高經營者,負責東森媒體科技的唐子明(Gregory M. Zeluck)更是在十幾年前,就開始為卡萊爾尋求有線電視標的。而日前買中嘉六○%股份的安博凱負責人金秉奏(Michael Kim)也是出身卡萊爾。三個人就對我國電視系統具絕對關鍵影響力。「他們好像是好康來相報,每個人都來吃一口,」一位文化界人士指出。但是目前外資進入,已是既成事實。很多專家也表示,現在重要的是外來資金如何履行承諾。例如明年各系統台就達換執照的時間,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必須施展鐵腕,應該以電視數位化成果,評鑑是否換發新執照,無條件發執照,等於一味自由化,「自由化不是什麼都不管,」一位傳播界人士表示,「連自由派大師傅利曼都承認他錯了。」

台灣已成為數位沙漠

世界各國都在致力電視數位化,我國已落後日本、韓國、新加坡,「台灣以前還領先,現在已成為數位沙漠,」台灣寬頻執行長戴大偉抽著萬寶路香菸說。

根據圈內人估計,台灣寬頻此次轉手,戴大偉就獨得三千萬美元的獎金,相當於十億台幣。儘管如此,戴大偉形容在台灣的七年,是最痛苦的七年,因為政府管制太多,讓他不能一展所長。戴大偉一直希望引進兒童互動節目,例如兒童想要看長頸鹿,按一下就可以看到長頸鹿,要看長頸鹿誕生,就再按一下誕生,就可以看。深具教育意義。

問題癥結,是過去政府對有線電視總是管制,而且管制政策不一,「我做十五年電視,就換了十五個新聞局長,」已居媒體霸主的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說。

出脫東森系統後,王令麟將專心從事內容產業,與大陸合作拍電視劇,推廣東森在世界一百一十三個國家的電視網,要在華人世界,爭一席之地。「內容是王,」王令麟搖著手上的念珠說,「電視節目給一個人看和給一百萬個人看,花一樣錢。要愈多人看愈好。」

管理政策不一,更常導致業者投資浪費。張安平六年前就引進星空傳媒(STAR)電視事業,在基隆耗資六億建立數位電視用的頭端設備,但因為設備已老舊,最新機上盒,功能更強的,也已經出來,「已經白白投資了,」張安平做了個「吻別」六億元的動作。

對新成立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,現今有線電視系統業認為比以前新聞局進步很多,至少在跟業者溝通時,有誠意,他們聽得進去。

現在業者和官員最大爭執點,是費率和機上盒(收看電視所需要)是否免費贈送。

這兩樣看似小事,但是台灣寬頻、東森、中嘉都有六十萬到一百二十萬收視戶,每個機上盒兩千元左右,一家就得最多投資二十多億元,而政府基於保護消費者,不願意隨意加價,尤其有線電視費率操在地方政府手上,常常為了選舉討好選民,六年來,有線電視費率都維持在六百元,有的縣市甚至降到五百元,「汽油、吃的、用的什麼都漲,只有看電視沒有漲,」張安平說。

目前,有線電視每個業者獲利率都在三○%以上,負擔這筆開銷應該不成問題。現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和業者已經達成協議,未來將採分級付費制,使得業者投資數位化,有回收的空間。「政府有的要管,有的不必管,」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理事長陳繼業說,「就像侏儸紀公園,生命都會找到生存的方法。」

「關電視機,不是辦法,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劉幼琍說,「它應該是資訊社會的利器。」是否能成為利器,就看政府的果斷和業者的願景了。

文章來源/天下雜誌網站

Reply

Copyright © 2024 謎幻貝兒窩 All rights reserved. Theme by Laptop Geek.